“涛声依旧——中国画海洋绘画开拓者李海涛先生追思会”在京举行
时间:2019-03-05作者:警察论坛
阅读:118次
2月15日,中国著名海洋画家李海涛以“米寿”高龄仙逝于中国南海之滨三亚,魂入毕生痴迷的大海怀抱。3月1日上午,李海涛先生追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美术界的知名人士与先生的亲朋好友共同缅怀李海涛。
李海涛是北京画院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同时也是我国海洋绘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画海第一人”。从艺七十余年来,李海涛画过山水、人物和大海,均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上世纪70年代起,从山水画转入海洋绘画科目的研究创作,也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画海第一人”。
“海涛先生完全当得起这一殊荣!”追思会上,多位著名画家评价李海涛的海洋画时说,在传统中国画中,画海的作品很少,水的形象多以“鱼鳞纹”直至近现代没有什么改变,与真正波澜壮阔的大海相距甚远,海洋绘画不象其他绘画题材有充分的前人技法可借鉴,属于中国画的学术空白。李海涛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条件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将中国画海洋绘画作为主攻方向,最早探索国画画海的新技法,海浪留白、积墨、积彩、冲流等技法,创造性地形成一套完整的画海技法,填补了中国美术史国画画海的学术空白,“仅此一点,海涛先生对中国画的贡献功不可没。”
其代表作《海疆万里图》长卷共有描绘102个景点,并把春、夏、秋、冬、雾、雪、风的逐步演变画在同一幅画中,堪称中国海洋画“开山之作”,难度超过古人描写汴梁街景的《清明上河图》,《海疆万里图》详实并艺术地展现中国海疆的全貌。而这幅表现中国海疆全貌的巨作的背后蕴含的故事也同样打动人心。李海涛二子、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公安美协主席李冬回忆当年陪父亲在中国海疆采风的情景时深情地说:“父亲不止一次说,那么漂亮的海水,一定要用中国绘画艺术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为了创作《海疆万里图》,1985年起,父子俩在祖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行走31000多公里。“在那个凭着介绍信才能住旅馆的年代,我们父子拿着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的介绍信,从北至南一次就行走了大半个中国的海岸线,搜集了大量素材。”这幅作品由此首创了中国当代美术单幅作品创作周期最长、深入生活时间最长、行程最长三项纪录。
采风中,李冬一次次感受到父亲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他回忆说:“不同地理环境的植物不同、礁岩不同、渔船不同、民居不同、图腾信仰不同、劳动方式也不同,对这些差异的研究逐渐积累起来,最终形成了对我国海洋全貌的独特认识。”这次与父亲在一起的共同创作经历,成为李冬此生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让同为画家的他受益终生。
2006年在李海涛先生主导下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中国首届海洋绘画展”这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海洋主题的国画美术作品大展, 参加展览画家有北京、山东、海南、广东、台湾、辽宁、中国人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以及旅居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专业画家,画展期间还举办了“中国首届海洋绘画艺术研讨会”,这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举办国画海洋题材的学术研讨会。
李海涛毕生与海洋结缘,其中被传为佳话的还有他与夫人肖凯(新中国海军创始人、大将肖劲光之女)相濡以沫的爱情。二人相守近60载,肖凯一直是李海涛艺术创作最坚定的支持者,尤其对他从事海洋绘画给予坚定的鼓励和帮助。
2006年,李海涛与夫人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以推动海洋绘画为目的创作研究机构“中国海洋画研究院”,2016年,该院设立台湾分院,团结两岸海洋绘画艺术家约40人,先后在钦州、三亚、厦门、北京举办大型“拥抱蓝色国土”画展,亲自传授海洋绘画技法……在两人的共同努力感召下,海洋绘画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和探索者。
李海涛的岳父肖劲光一直对他的海洋创作给予深切关注,认为,国人虽领土意思强烈,但海洋领土意识尤缺乏,肖劲光曾说过“寸土必争,寸海也必争!”。海洋绘画创作,有助于唤起国人的海洋疆土意识。欣赏李海涛描绘中国万里海疆的的画作,许多人都会在其中感受到画家内心深刻的爱国主义情结,激发着人们的爱海之心、爱国之情。
李海涛的海洋画作一直展现着他的家国情怀,力图展现当代中国的强盛。纵然到了耄耋之年,这种情怀也一直伴随着他笔耕不辍。2017年,李海涛完成新作长卷《海上新丝绸之路*共同富裕图》,描绘了21个国家,串联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实。
李海涛生于青岛,归于三亚。从海上来,乘波涛去。他一生与大海结缘,半生致力于中国画海洋题材的实践、探索,团结和引领更多艺术家关注海洋画题材,投身到国画海洋绘画的研究创作中来,以自身所学所为践行着“德艺双馨”。正如一位缅怀者为他所作的藏头诗一样:
海洋绘画第一人,
涛浪碧波洽似真!
先驱巨制功夫纯,
生活丰富家和润!
神灵高贵德艺馨,
采风随笔妙趣新!
永结同心至诚爱,
远近皆续转世亲!
李海涛是北京画院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同时也是我国海洋绘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画海第一人”。从艺七十余年来,李海涛画过山水、人物和大海,均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上世纪70年代起,从山水画转入海洋绘画科目的研究创作,也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画海第一人”。
“海涛先生完全当得起这一殊荣!”追思会上,多位著名画家评价李海涛的海洋画时说,在传统中国画中,画海的作品很少,水的形象多以“鱼鳞纹”直至近现代没有什么改变,与真正波澜壮阔的大海相距甚远,海洋绘画不象其他绘画题材有充分的前人技法可借鉴,属于中国画的学术空白。李海涛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条件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将中国画海洋绘画作为主攻方向,最早探索国画画海的新技法,海浪留白、积墨、积彩、冲流等技法,创造性地形成一套完整的画海技法,填补了中国美术史国画画海的学术空白,“仅此一点,海涛先生对中国画的贡献功不可没。”
其代表作《海疆万里图》长卷共有描绘102个景点,并把春、夏、秋、冬、雾、雪、风的逐步演变画在同一幅画中,堪称中国海洋画“开山之作”,难度超过古人描写汴梁街景的《清明上河图》,《海疆万里图》详实并艺术地展现中国海疆的全貌。而这幅表现中国海疆全貌的巨作的背后蕴含的故事也同样打动人心。李海涛二子、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公安美协主席李冬回忆当年陪父亲在中国海疆采风的情景时深情地说:“父亲不止一次说,那么漂亮的海水,一定要用中国绘画艺术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为了创作《海疆万里图》,1985年起,父子俩在祖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行走31000多公里。“在那个凭着介绍信才能住旅馆的年代,我们父子拿着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的介绍信,从北至南一次就行走了大半个中国的海岸线,搜集了大量素材。”这幅作品由此首创了中国当代美术单幅作品创作周期最长、深入生活时间最长、行程最长三项纪录。
采风中,李冬一次次感受到父亲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他回忆说:“不同地理环境的植物不同、礁岩不同、渔船不同、民居不同、图腾信仰不同、劳动方式也不同,对这些差异的研究逐渐积累起来,最终形成了对我国海洋全貌的独特认识。”这次与父亲在一起的共同创作经历,成为李冬此生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让同为画家的他受益终生。
2006年在李海涛先生主导下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中国首届海洋绘画展”这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海洋主题的国画美术作品大展, 参加展览画家有北京、山东、海南、广东、台湾、辽宁、中国人民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以及旅居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专业画家,画展期间还举办了“中国首届海洋绘画艺术研讨会”,这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举办国画海洋题材的学术研讨会。
李海涛毕生与海洋结缘,其中被传为佳话的还有他与夫人肖凯(新中国海军创始人、大将肖劲光之女)相濡以沫的爱情。二人相守近60载,肖凯一直是李海涛艺术创作最坚定的支持者,尤其对他从事海洋绘画给予坚定的鼓励和帮助。
2006年,李海涛与夫人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以推动海洋绘画为目的创作研究机构“中国海洋画研究院”,2016年,该院设立台湾分院,团结两岸海洋绘画艺术家约40人,先后在钦州、三亚、厦门、北京举办大型“拥抱蓝色国土”画展,亲自传授海洋绘画技法……在两人的共同努力感召下,海洋绘画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和探索者。
李海涛的岳父肖劲光一直对他的海洋创作给予深切关注,认为,国人虽领土意思强烈,但海洋领土意识尤缺乏,肖劲光曾说过“寸土必争,寸海也必争!”。海洋绘画创作,有助于唤起国人的海洋疆土意识。欣赏李海涛描绘中国万里海疆的的画作,许多人都会在其中感受到画家内心深刻的爱国主义情结,激发着人们的爱海之心、爱国之情。
李海涛的海洋画作一直展现着他的家国情怀,力图展现当代中国的强盛。纵然到了耄耋之年,这种情怀也一直伴随着他笔耕不辍。2017年,李海涛完成新作长卷《海上新丝绸之路*共同富裕图》,描绘了21个国家,串联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实。
李海涛生于青岛,归于三亚。从海上来,乘波涛去。他一生与大海结缘,半生致力于中国画海洋题材的实践、探索,团结和引领更多艺术家关注海洋画题材,投身到国画海洋绘画的研究创作中来,以自身所学所为践行着“德艺双馨”。正如一位缅怀者为他所作的藏头诗一样:
海洋绘画第一人,
涛浪碧波洽似真!
先驱巨制功夫纯,
生活丰富家和润!
神灵高贵德艺馨,
采风随笔妙趣新!
永结同心至诚爱,
远近皆续转世亲!
新闻快讯
民生关注
特别报道